上林春径密,浮桥柳路长。
龙媒逐细草,鹤氅映垂杨。
水似桃花色,山如甲煎香。
白石春泉上,谁能待月光。
诗句释义
上林春径密,浮桥柳路长。
- “上林”指的是皇家园林,通常用于指代华丽的场所或场景。
- “春径密”描述的是春天时节,园中小径因为植被茂密而显得狭窄、密集。
- “浮桥柳路长”形容一座桥横跨在细长的柳树之间,增添了一份幽静而诗意的氛围。
龙媒逐细草,鹤氅映垂杨。
- “龙媒”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马,这里用来比喻某种珍稀的交通工具或者高贵的使者。
- “细草”暗示了这些龙媒所经过的地方是一片生机勃勃、绿草如茵之地。
- “鹤氅”则指穿着白色长袍的老者,这里的使用可能是为了增添一种超脱世俗、高洁的象征意义。
- “垂杨”指的是杨柳垂下的枝条,常常与柔弱和柔美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水似桃花色,山如甲煎香。
- “水似桃花色”形容水流的颜色如同桃花一般鲜艳夺目。
- 这里“桃花色”可能暗含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 “山如甲煎香”则通过将山比作散发出香气的甲煎,形象地描述了山峦的美丽和令人沉醉的自然美景。
白石春泉上,谁能待月光。
- “白石”很可能是指一块洁白无瑕的石头,这样的石头往往给人一种清雅和纯净的感觉。
- “春泉”指的是春天的泉水,清澈见底,流动不息。
- “谁能待月光”表达了对美好景色无法停留的遗憾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景留恋但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情绪。
翻译
- 上林春径密,浮桥柳路长。
- Translation: Lush forest roads in the Spring Garden, over a floating bridge with willows stretching long.
- 龙媒逐细草,鹤氅映垂杨。
- Translation: Dragon chariot following tender grass, white feathered caps reflected by willow branches.
- 水似桃花色,山如甲煎香。
- Translation: The water’s color resembles peach blossoms, mountains are like aromatic roasted meat.
- 白石春泉上,谁能待月光。
- Translation: On a spring stone, where can one stay when moonlight shines?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通过对春光中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优雅而宁静的美。诗中的“浮桥柳路长”,不仅描绘了桥梁与垂柳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龙媒逐细草” 使用了龙马这种象征尊贵与速度的动物来衬托细草的生长,显示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而 “鹤氅映垂杨” 则利用鹤这一高洁动物来衬托垂杨的飘逸,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传达了一种对春天美丽景致的赞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