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妾出房栊,结伴类花丛。
度水春衫绿,映日晚妆红。
钏声时动树,衣香自入风。
钩长嫩枝曲,叶尽细条空。
竞采须盈手,争归欲满笼。
自怜公府步,谁与少年同。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蚕妾出房栊,结伴类花丛”写采桑女出房栊,与同伴一起在花丛中采桑;颔联“度水春衫绿,映日晚妆红”写采桑女穿绿衣衫,晚妆时红颜照水,十分美丽动人;颈联“钏声时动树,衣香自入风”写树上的树叶随风飘落,而衣服上还残留着采桑女的香气;尾联“钩长嫩枝曲,叶尽细条空”写嫩枝弯曲,细柳已空,暗示了春天已经过去。全诗通过对采桑女采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
蚕妾们从房栊里出来,和同伴一样,在花丛中采桑。
穿着绿色衣衫的采桑女,在暮色中梳妆打扮,十分美丽动人。
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落,而衣服上还残留着采桑女的香气。
长钩把嫩枝条弯成曲形,小树枝头已没有细叶可采了。
采桑女竞相采摘,手忙脚乱,要装满一笼筐。
自己怜惜自己能到公府做小官,谁能像我这样与少年人在一起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写出了蚕妇们采桑的美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赞美之情。
首联写蚕妇们出房栊,与同伴一样在花丛中采桑。“出房栊”,点明时间地点,说明是在春天,且在屋外。“结伴”二字则点明了人物。“类花丛”,不仅表明她们采桑的动作,更表明她们的神态动作,她们采桑的样子像一群美丽的少女,姿态优美。
颔联写蚕妇们在江边采桑。“度水”二字写出了采桑的地点,“春衫绿”既写出了采桑人的装束,也写出了江边的景色。“映日晚妆红”则点出了季节,同时写出了她们的容貌,“映日”“红妆”,将她们的美态写得淋漓尽致。
颈联进一步写出了她们采桑时的状态。“钏声时动”,写出了她们采桑时的动作,同时也写出了她们的情态,她们一边采桑一边唱歌,歌声清脆悦耳,令人心醉。“衣香自入风”,写出了她们的衣着,同时也写出了她们的情态,她们采桑时,衣裳上还飘荡着阵阵清香。
最后两句则以景结情。“钩长嫩枝曲”,写出了她们采摘的情景,“叶尽细条空”,则写出了她们采摘后的情况,春天已经过去,嫩枝条已经弯曲变老,小树枝头也没有了细丝可采了,由此引出了尾联的感慨,诗人怜惜她们年华易逝,感叹自己不能像她们一样到公府做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