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虽未久,遂如长别离。
丛桂频销叶,庭树几攀枝。
君言妾貌改,妾畏君心移。
终须一相见,并得两相知。
【注释】:
- 和阴梁州杂怨诗:指唐代诗人元稹的《和阴梁州杂怨词》。梁州,古地名。杂怨词,即乐府诗的一种。
- 别离虽未久:离别时间虽然不长。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遂如长别离:就象长期分离一样。
- 丛桂频销叶:比喻女子容颜渐老。丛桂,桂花丛。
- 庭树几攀枝: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不断。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 君言妾貌改:你(对方)说妻子容貌改变。
- 妾畏君心移:我害怕你(他方)的心已经转移了。
- 终须一相见:最终总要见面。
- 并得两相知:最后能相互理解。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写一位少妇对丈夫的思念,表现了她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感情。
起句“别离虽未久”点题,点出主人公与丈夫别离的时间并不太久,但感情上的纠葛却已相当严重,所以“遂如长别离”,以长别离来形容两人间的离愁别绪,表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已发展到难以解脱的地步。
次句“丛桂频销叶,庭树几攀枝”,用花木来比拟夫妻双方,以花木之繁茂、枝叶之多,反衬少妇的憔悴消瘦。花木尚且如此,人何以堪!这既反映了少妇因丈夫外出而容颜日衰的现实,也暗寓着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和思念。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核心。上句“君言妾貌改”,是说男主人公(即丈夫外出之人)对女主人公的变化十分敏感,甚至于连她的容貌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指她因思夫而容颜憔悴,也可能是指她因思夫而精神恍惚,抑或是她因思夫而身体日渐瘦弱等等。下句“妾畏君心移”,则是说女主人公(即妻子)对丈夫的心思变化十分敏感,生怕他的心也会随着距离而逐渐远离自己。这里既有对丈夫的担忧,也有对自己情感的无奈,更有着一种对未来命运不可测的恐惧和焦虑。
尾联两句“终须一相见,并得两相知”,则表达了女主人公(即妻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她认为,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种种矛盾和隔阂,但他们最终还是必须面对面地坐下来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以便能够彼此了解对方的真正想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重归于好。这既是对诗歌题目的直接回应,也是对诗歌主题的深化和升华。同时,这也体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她坚信只有通过坦诚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才能避免因为误解而导致的情感破裂。
这首诗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挖掘,展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执着追求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