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甲辞京洛,负戈事乌孙。
后军济太河,筑垒黎阳屯。
旦闻羽檄飞,夕见边驿奔。

【注释】

  1. 束甲辞京洛:束甲,即束紧铠甲。辞,告别。京洛,指洛阳,当时是东汉的都城。这里用“束甲”表示告别的意思。
  2. 负戈事乌孙:负戈,即扛着武器。事,侍奉。乌孙,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北部及中亚地区。汉武帝时,曾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所以这里说“负戈事”。
  3. 后军济太河:指后军渡过黄河继续前进。
  4. 筑垒黎阳屯:筑垒,指修筑营垒。黎阳,地名,在今河南汲县北。屯,驻军。
  5. 旦闻羽檄飞:旦,早,天刚亮。羽檄,古代军中紧急文书或战报。飞,急驰。
  6. 夕见边驿奔:夕,傍晚。见,看见。驿站,旧时传递文书、供应马匹等中途停留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拟写的一首古诗,内容是描绘了从京师到乌孙(今新疆境内)之间军队的行军情况。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张骞通西域、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等。
    首句“束甲辞京洛”,写诗人告别京城洛阳。洛阳是东汉的都城,诗人在这里告别,表明他将要离开中原,去北方边疆戍守。“负戈事乌孙”,写诗人准备到乌孙国去当侍卫。乌孙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大国,位于今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带,是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因此,张骞被尊为“开拓者”。诗人到乌孙国当侍卫,也是为了替汉武帝开拓西域。
    中间三句“后军济太河,筑垒黎阳屯”,写大军渡过黄河,在黎阳驻扎下来。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它流经黄土高原西部边缘,进入华北平原。黄河下游有著名的古战场——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大战于河北濮阳附近的官渡,大破袁绍军。后来,曹操又率军渡过黄河,攻取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并把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成为曹魏政权的发祥地。
    最后两句“旦闻羽檄飞,夕见边驿奔”,写接到紧急军情报告后,一天内就有许多信使从各驿站飞跑而来。这里用了“飞”字,形容军情紧急,人们争先恐后地把军情报告送来。“羽檄”,指紧急文书,也泛指军事公文。
    全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描述当时的战争情景,生动逼真,形象鲜明。诗中的“束甲”、“负戈”、“筑垒”、“飞书”等词语都很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紧迫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