骋骛辞南京,弭节憩东楚。
懿蕃重遐望,兴言集僚侣。
于役未云淹,时迁变溽暑。
眷恋江水流,回首独延伫。

【注释】

骋骛:奔驰,疾驰。辞:告别。弭节:停止马足而止,表示休息。东楚:指楚国的东部地区。懿蕃:懿,美好;蕃,繁盛。遐望:远望。兴言:抒发感慨。于役:服役。时:时常。迁:改变,指天气转热。眷恋:依恋留恋。江水:泛指长江。水流:《诗经•周南·汉广》中“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即指长江。延伫:徘徊沉思。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元年(742)春天离开长安赴江陵途中,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戏马台所作。诗中抒写了离别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前四句写诗人辞别南京、东下的情景。“骋骛”三句说,我驾着车,驰骋于辽阔的原野之上,然后到江边去休息,眺望远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兴奋和豪迈情怀,也反映了他向往自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懿蕃”两句写诗人遥望南方,看到繁花似锦的中原大地后,不禁想起当年在长安时所结交的朋友,心中无限怀念,便与友人一道来到戏马台上,抒发感慨。

过阕写诗人在戏马台上思念故乡之情。“于役”四句写自己虽然远离家乡,但并未感到有什么不便之处,反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是炎热的夏季了。这几句诗表现出诗人对流火酷暑的不满情绪,也流露出他对时世变幻的担忧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之心。

末二句写诗人站在戏马台上,面对滔滔的长江水,久久地徘徊沉思。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另一方面又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

全诗通过对游子思乡情景的具体描绘,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寄托了他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精炼洗练,风格质朴明朗,充分体现了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