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宾始出日,律中方星鸟。
千亩土膏紫,万顷陂色缥。
严驾伫霞昕,浥露逗光晓。
启行天犹暗,伐鼓地未悄。
苍龙发蟠蜿,青旆引窈窕。
仁化洽骇虫,德令禁胎夭。
耕籍乘月映,遗滞指秋杪。
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
公卿秉耒耜,庶氓荷锄耰。
一人惭百王,三推先亿兆。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藉田时作的,表达了他对于农业的重视以及对于农民的关心。

“寅宾”二句,写农事开始,日出东方,太阳刚从东方露出来,天刚亮,正是借以劝农耕作的好天气;“律中”三句,写藉田时所见之景:星宿中的参星和心宿出现,天空清朗,万顷水田,一片紫色泽,陂塘水面上泛着淡淡的青色,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写出了藉田之时的气候、景色,为下文描写农田作了铺垫。

“严驾伫霞昕”,写藉田后准备出发的情景。“霞昕”“光晓”,指日出时分,天色渐明;“严驾”写驾车准备出发,“伫”是等待的意思,说明作者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这句写藉田归来,车马待发,时间紧迫。“启行天犹暗”,说明天色尚早,但作者仍要启程。“伐鼓地未悄”,写在田野里,听到伐鼓的声音,表明已经出发。

以下八句写藉田过程中所见到的景象:

“苍龙”二句,写藉田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象:一条蜿蜒曲折的龙形山脉,青旗飘扬,随风飘舞。这两句既写出藉田时的风光,也写出藉田者的心情,即对藉田者的尊敬,也表现了藉田者的从容自信。“仁化洽骇虫,德令禁胎夭”,写藉田时的情形,藉田者仁爱之心感动大地万物,使各种害虫都得以安息,连怀孕的母体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藉田者有崇高的德行,所以百姓们不敢违背。

“耕籍乘月映,遗滞指秋杪”,写藉田结束后的情景:耕种的农民乘坐月亮的余晖回家,遗留的谷物被收割后堆放起来直到秋天末梢。这里既写了藉田后的景象,也表现了藉田后农民丰收的喜悦。“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说由于年成好,老百姓生活宽裕,因此节俭的人很多;而年景不好,老百姓生活艰苦,因此奢侈的人反而少了。“公卿秉耒耜,庶氓荷锄耰。”写藉田后的情形:公侯卿士拿着农具,平民百姓扛着锄头。这里既有对藉田者辛勤劳动的歌颂,也有对农民辛勤耕作的赞美。

最后四句写藉田后百姓的收获和生活情景:“一惭百王,三推先亿兆。”“一惭百王”是指百姓因藉田而得益,从而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三推先亿兆”是指藉田之后,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可以免除苛捐杂税。

【赏析】

《藉田》是一首咏叹藉田的诗。藉田,就是春种秋收。古代帝王藉田以后,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表示皇帝重视农业,重视民生,这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俗。这首诗通过描绘藉田的盛况和藉田之后百姓的丰收景象,表现了统治者关心民众生活、重视农桑、提倡节俭的思想。

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藉田的盛况。第二段写藉田之后的景象。第三段写藉田结束之后百姓的生活。第四段写百姓因藉田而有的新气象。

诗中写藉田时,着重表现了藉田时的气氛。开头四句写藉田时日出而作,日中而息,农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气氛十分热闹。接着又写藉田时天上有明亮的星星和明亮的心宿,天高气爽,晴空万里,气氛十分热烈。再往下写藉田者挥洒汗水的形象,以及他们驾驭马车准备出发的情景,气氛热烈而又欢快。

下面六句写藉田后的景象。“苍龙”二句写藉田后的景象。龙是吉祥的象征,人们看到龙的出现,自然感到非常高兴。青旗飘飘,风起云涌,气氛十分热烈。“仁化”二句写藉田后的情形:藉田者仁爱之心感动万物,使各种害虫都得到安息,连孕妇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两句既是对借田者的赞美,也是对藉田效果的真实描述。“耕籍”二句写藉田后的景象:农民们乘着月光回到家里,遗留下来的谷物被收割后堆放起来,一直到秋天末梢。这两句既写了藉田后的景象,也表现了藉田后的丰收喜悦。

接下来四句写藉田后的情形:由于年景好,老百姓生活宽裕,因此节俭的人很多;而年景不好,老百姓生活艰苦,因此奢侈的人反而少了。公侯卿士拿着农具,平民百姓扛着锄头。这几句既写出了藉田后的情形,也表现了对农民辛勤耕作的赞美。

最后四句写藉田后百姓的收获和生活情景:“一惭百王,三推先亿兆。”意思是说:百姓因藉田而得益,从而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藉田之后,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可以免除苛捐杂税。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写藉田时的盛况,又写藉田后的丰收景象,既表现了统治者关心民众生活、重视农桑、提倡节俭的思想,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