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悲猿,暮宿落石。
【注释】
悲猿:哀怨的猿猴声;宿,过夜。
【赏析】
《山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在深山中行走的情景和感受。开头两句“朝发悲猿,暮宿落石”,写诗人清晨出发,傍晚投宿。悲猿,即哀猿,猿啼之声凄切悲凉,这里用一“悲”字概括了这种声音。猿鸣本属天籁,但此处却与“朝”“暮”相联系,说明诗人在山中行走,不是一日而是几日。“落石”二字,既形容山路崎岖,也暗含人生多坎坷的意味。这两句是全诗的起兴之笔,以悲凉的猿鸣声和险峻的山路为背景,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访仙问道。
颔联“采薇山道寒,风送松梢雨”。上句化用《诗经·小雅·伐木》的诗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意为采薇者(采薇人)道路艰辛,风送来了松树梢上的雨点。下句写松梢雨的景象,既是对松林景色的描写,又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是寻访仙人。
颈联“清风吹我襟,松间闻子期”。上句写微风吹拂着诗人的衣襟,仿佛可以听到子期(指好友)的声音。下句写在松树林里听到了子期的歌声。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是访友,而友人则是隐居山林的高人。
尾联“我心与子期,一往形迹殊”。上句写诗人的心志与友人一致,都是一心要访求真人,去求仙问道。下句写彼此虽然心意相同,但是行动上却有不同,这是因为各人追求的境界不同,所以行动也就有所不同。
整首诗通过写诗人在深山中寻访友人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