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
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
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倏。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描述了作者与王著作分别的情景,两人站在汉坻之上,眺望着河澳的方向。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景色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和对重逢的期盼。

颔联“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地形地貌,指出这座山脉既陡峭又崎岖,为淮水流域提供了稳定的保护。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颈联“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则具体到了地理位置,提到东边有琅琊台,西边有孟诸陆,这些地名的提及,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色彩,也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关注和思考。

尾联“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则将视野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回顾了历史上的戎州(今四川成都)曾经发生过的动乱,以及那些被战争破坏的美丽景观。这两句诗通过对过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两句诗则是对前两句中山川河流的形象化描述,用“长蛇”比喻山脉,用“奔鲸”比喻河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这两句诗也寓意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