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
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
勿言素韦洁,白沙尚推移。
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
这首诗出自《杂咏》,作者不详。诗中以蟠木生附枝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让我们来分析整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开头两行:“同咏坐上玩器,蟠木生附枝。”这两句诗通过“同咏”一词引出主题,表明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诗中巧妙地借用了龙文鼎这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龙文鼎是古代一种精美的青铜器,其表面刻有精美的花纹。诗人通过对龙文鼎的描绘,寓意着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即要像龙文鼎一样,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定。
中间两行:“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龙文鼎的特点。诗人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龙文鼎比作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强调了它的价值和地位。同时,诗人还提到了龙文鼎的三个足趾,象征着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献光仪”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之情。
最后两行:“勿言素韦洁,白沙尚推移。”这两句诗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指出,虽然龙文鼎外表洁白如雪,但仍然会受到人们的赞誉和追捧。这是因为龙文鼎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外观的美丽,更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功能。同样,人们对于素韦洁这样的物品也会给予关注和欣赏,因为它们同样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诗人则提醒我们不要忽视它们的价值,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结尾两行:“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这两句诗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诗人通过“曲躬奉微用”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低调行事、默默奉献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彰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而“聊承终宴疲”一词,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感慨。尽管他努力保持着低调和谦逊的生活态度,但最终还是会感到疲惫和厌倦。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或放弃,而是继续坚持着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领悟。他以龙文鼎为象征,通过对其特点的描述和描绘,寓意着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不要忽视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的价值,因为它们同样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此外,诗人还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