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
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
大道晓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
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
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沉生老。
昔时迷日为晚,今日始觉非早。

这首诗的标题是“十四科头 其一 菩提烦恼不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
  2. 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
  3. 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
  4. 大道晓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
  5. 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
  6. 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沉生老。
  7. 昔时迷日为晚,今日始觉非早。

注释:

  • 众生:指所有的人类。
  • 不解修道:不理解修炼的道理。
  • 便欲断除烦恼:想要断绝烦恼。
  • 烦恼本来空寂:烦恼本来就是空虚寂寞的。
  • 将道更欲觅道:试图寻求修炼的道路,但却无法找到。
  • 一念之心即是:每一个念头就是自己的本性,无需再寻找其他地方。
  • 何须别处寻讨:不需要再去寻找其他的东西。
  • 大道晓在目前:真正的道理就在眼前。
  • 迷倒愚人不了:迷惑了愚蠢的人而无法使他们明白。
  • 佛性天真自然:佛陀的本质是天然纯真的。
  • 亦无因缘修造:也没有经过任何因果关系的修行和创造。
  • 不识三毒虚假:不知道什么是贪婪、瞋恨和痴狂这些内心的毒素。
  • 妄执浮沉生老:被错误的观念所误导,认为生死轮回是自然的规律。
  • 昔时迷日为晚:以前迷失方向的时间很长,现在才觉悟。
  • 今日始觉非早:今天的觉醒不算晚,因为觉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众生对佛法的误解和追求,表达了佛教中关于“烦恼”与“菩提”的概念。诗中提到众生由于不了解如何修炼,因此想要摆脱烦恼,但实际上,真正的本质——佛性,是无需通过外在的修行来达到的。每个念头都是我们本性的体现,无需再外求。最后,诗人指出真理就在自己面前,但许多人却未能觉察到这一点,直到他们开始觉悟。这首诗鼓励人们去深入理解佛教的核心教义,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教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