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淮既淼淼,晓雾复霏霏。
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
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
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

【注释】

平淮:指淮河。淼淼,水流广阔的样子。霏霏:雾气弥漫的样子。分色:颜色分离。泱漭(yǎng měng):广大无边貌。孤屿:单独的岛屿。长圻(qǐ):长堤。潮鱼:潮汐时游动的小鱼。沙禽:沙洲上的水鸟。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回。会:适逢。高秋晚:深秋时节。逝水归:流水匆匆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渡淮时所作,表达了对时光逝去、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诗描绘了淮河的壮丽景色和生动的生物活动,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水乡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淮河的壮阔与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首联“平淮既淼淼,晓雾复霏霏”,描写了淮河宽阔、浩渺的景象,以及早晨雾气弥漫的景象。这里使用了“既”表示已经,强调了淮河的广阔和晨雾的朦胧美。同时,“淼淼”和“霏霏”两个词都带有水气弥漫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淮河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颔联“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进一步描绘了淮河流域的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这里的“未分色”表明淮河两岸的颜色尚未分明,而“泱漭”则传达出整个淮河流域宽广无垠的感觉。同时,“共晨晖”意味着淮河两岸的景物在晨光中共同闪耀,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颈联“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则是具体描绘了淮河上的美丽景象。晴空下的霞光映照在孤屿之上,锦帆在长堤上划过水面,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色彩和动态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尾联“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则转向了对淮河流域生物活动的描绘。这里的“潮鱼”可能指的是生活在淮河里的鱼类,它们在水中跃动;而“沙禽”则是指栖息在沙滩上的鸟类,它们鸣叫着飞翔。这些诗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淮河流域生机勃勃的景象。

【译文】

淮河的水波浩渺,清晨时分烟雾弥漫。

尚未分出淮河两岸的界限,广阔的水面与晨光交相辉映。

晴朗的天空映着彩霞,孤零零的小岛出现在视野中。

帆船在江面上疾驰,扬起了长长的白帆。

鱼儿在水中跃动,鸟儿鸣叫声在耳边回荡。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再次相逢,但时光却如流水般逝去。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淮河水流的自然景观与生命活力。首句“平淮既淼淼”,便勾勒出淮河的浩瀚与深远,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宏大的背景。接着,“晓雾复霏霏”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与诗意的环境中。

第二句“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则进一步细化了前一句的意境。在这里,淮河两岸的色彩并未明显分开,而是与晨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种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即自然之美与生命的脆弱。

第三句“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与发展。通过描绘晴空中的彩霞和孤屿上的风景,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相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类活动的活力。同时,“锦帆出长圻”这一意象还暗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则通过对自然界生物活动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主题。这里的“潮鱼跃浪”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顽强;“沙禽鸣欲飞”则传达出一种渴望与向往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淮河的自然风貌与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