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乃届此,山路亦悠悠。
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
滥觞何足拟,浮槎难可俦。
惊波鸣涧石,澄岸泻岩楼。
滔滔下狄县,淼淼肆神州。
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
风归花叶散,日举烟雾收。
直为求人隐,非穷辙迹游。
【注释】
- 西征乃届此:指诗人来到渭源。西征,向西进发;届,抵达。
- 地干纪灵异:地干燥,显示出异常的地理现象。
- 同穴吐洪流:洞穴中涌出巨大的水柱。
- 滥觞何足拟:比喻微不足道。滥觞,本意是从泉流中汲取水源。
- 浮槎难可俦:形容难以比拟,如同漂浮在海上的木筏难以比肩。
- 惊波鸣涧石:被波浪冲击的山涧石头发出的响声。
- 澄岸泻岩楼:清澈的河岸从岩石上倾泻下来。
- 滔滔下狄县:滔滔不绝的河水向下流淌。
- 淼淼肆神州:浩渺无边。
- 长林啸白兽:树木茂密的地方传来野兽的叫声。
- 云径想青牛:想象着云雾缭绕的小径上有一只青牛行走。
- 风归花叶散:风吹过花瓣和树叶飘散。
- 日举烟雾收:太阳升起时,雾气逐渐消散。
- 直为求人隐:为了寻求隐居之地。
- 非穷辙迹游:不是为了追随世俗的脚步。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征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点明地点为渭源,次句写山路之悠远,表现出旅途的辛苦与寂寞。第三句以“地干”起兴,暗示着某种自然现象或历史遗迹的存在。第四句“同穴吐洪流”,形象地描绘了地下洞穴中涌出的水流壮观景象。第五句用“滥觞何足拟”表达自己见识浅薄,与前文“地干”形成呼应,进一步衬托了诗人的谦逊之情。
接下来的几联分别通过水流、声音、岩石等自然界的元素,展示了渭源地区的壮美风光。“惊波鸣涧石”和“澄岸泻岩楼”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水流撞击山谷和岸边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滔滔下狄县”、“淼淼肆神州”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表达了河流如巨龙般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特点。
最后两句转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目的:“直为求人隐”,即直接寻找一个隐居之地。而整首诗歌并没有直接描绘隐居的生活状态,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间接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既展现了渭源地区的壮丽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隐居生活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