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
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
星模铅里靥,月写黛中蛾。
奈许今宵度,长婴离恨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中的第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
牛女在古代神话中是一对相爱的神仙,他们每年在七夕相会一次。诗中的“牛闺”是指牛郎居住的房屋,即“牛郎星”,而“浅汉”则形容其位置较低,容易观察到。这里的“鸾驷”指的是凤凰和麒麟,象征祥瑞之鸟。
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
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每年七夕之夜,他们会在银河之上相会一刻。诗人在这里用“两怀萦别绪”来形容他们分别时的情绪,而“一宿庆停梭”则是说他们在短暂的相聚之后又各奔前程,结束了这次短暂的团圆。
星模铅里靥,月写黛中蛾。
这里用“星模”来比喻星星的形状,用“铅里靥”来形容月亮的形态,而“月写黛中蛾”则描绘了月亮照耀下的牛郎织女,仿佛被勾勒出眉宇之间的神情。
奈许今宵度,长婴离恨多。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牛郎织女不能长久相伴的无奈之情,因为他们只能在今晚度过,而这样的离别使得他们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这首诗通过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分离之痛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