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
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
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
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
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
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
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
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征旅辍晨装”,诗人停歇了清晨的行装;“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回瞰”和“斜瞻”写出诗人在登临远望时所见景色的广阔、辽远;“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这四句写海上景色,“洪波”“孤屿”“落日”“浮天”等词语写出了大海的壮观,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意思是诗人想要举起武器,但不知该如何去对付敌人;“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写神仙之事,“仙台”“水府”“碣石”“之罘”等词语写出了仙境的神秘。
【答案】
译文:春山临近渤海,征旅停止早晨的装束。回头俯瞰卢龙塞,斜看肃慎的边关。洪涛回荡大地的中心,一座孤岛倒映着白云的光芒。落日的余晖惊涛之上,浮天骇浪长又壮。仙台隐没在螭龙驾驭的车驾,水府泛舟是鼋鱼游动的桥梁。碣石山上早晨的烟雾消失,之罘山南面的大雁飞翔。向北巡视不是汉朝的后代,向东游览却是秦始皇的旧迹。拔起军旗的羽林军战士,跋足少年在战场上角逐。龙击驱赶辽河上的流水,鹏飞腾跃从带方起飞。将要举起青丘的兵器,哪里去寻找白虹的裳衣?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玄宗时期。诗中描绘了春天海陆风光的壮美景象及仙人之事,体现了盛唐时代国力强盛、疆域广大的特点。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伟,语言豪迈而不失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