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着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全诗如下:
疾风劲吹箭速,弓强箭弱难射。
高飞低落不定,西去东回再折。
十次跌落地面,双手擎空无力。
问此为何事?原来是宋公所为。
注释:
- 疾风劲吹箭速:形容风吹得非常快,导致箭速也加快。
- 弓强箭弱难射:形容弓箭的力量对比,弓太强劲而箭却较弱。
- 高飞低落不定:指箭飞行的高度和降落的位置没有规律,难以捉摸。
- 西去东回再折:指箭向西飞行时又向东折回去。
- 十次跌落地面:形容箭多次掉落在地面上。
- 双手擎空无力:形容双手无力地支撑着空中飘荡的箭。
- 借问谁为此:询问是谁做的这件事。
- 乃应是宋公:回答应该是宋公做的这件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描写弓箭在狂风中的状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诗中的“疾风劲吹箭速,弓强箭弱难射”表达了弓箭力量的不平衡,暗示社会中强者凌驾弱者的现象。“高飞低落不定,西去东回再折”则形象地描绘了箭在空中不稳定的运动状态,暗喻政治斗争中的曲折多变。最后两句“十次跌落地面,双手擎空无力”更是将这种无力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愤慨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