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福不由他,谅自发尔声。
大贤故闭口,欲绝诸恶缘。
灭念归兼至,倚伏待长泯。
弘道以安世,终当见正真。

诗句解析与译文

  • 三徒五苦辞: “三徒”可能指的是三种不同的修行方式,而“五苦”则指佛教中五种主要的苦难。这里的“辞”,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些方法来应对或解脱苦难的论述或策略。

  • 罪福不由他,谅自发尔声。:这里表达的是罪福并不是由外界因素决定的,而是个人的内心状态和行为所决定的。“谅自发尔声”意味着这种声音是自然发出,无需他人命令。

  • 大贤故闭口,欲绝诸恶缘。:大智慧或者道德高尚的人往往会选择沉默寡言,避免参与任何不善的事物,以断绝一切邪恶的根源。

  • 灭念归兼至,倚伏待长泯。:这里的“灭念”是指消除杂念,使心思归于清净;“兼至”则意味着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倚伏”可能指的是事物的起落变化,而“长泯”则意味着这些变化最终都将消失。

  • 弘道以安世,终当见正真。:这句话表达了通过弘扬道德来使世界安定,最终将实现真理。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1. 三徒五苦辞: 三徒可能指的是三种不同的修行方法(如禅定、持咒、诵经等),而五苦则可能是对佛教中五种主要苦难的描述(如生、老、病、死、离)。辞则是应对这些苦难的策略或方法。整体来看,这句话强调了面对苦难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态度来解决问题。

  2. 罪福不由他,谅自发尔声。: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观点,即个人的罪福并非完全由外界决定,而是受到自己内心状态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等待他人的拯救。

  3. 大贤故闭口,欲绝诸恶缘。: 大贤通常指的是道德修养极高、智慧超群的人。他们之所以选择闭口,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过多的言语会带来更多是非和纷争。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只有通过减少接触和参与不善之事,才能真正地断绝恶缘,从而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宁静。

  4. 灭念归兼至,倚伏待长泯。: 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修行理念。首先,“灭念”是指摒弃杂念、心无旁骛地去专注于一件事情。其次,“归兼至”意味着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或状态。最后,“倚伏待长泯”则表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顺应这种变化,接受并期待它最终的消逝。

  5. 弘道以安世,终当见正真。: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通过弘扬道德和智慧来使世界安定,最终将实现真正的真理和正义。这是一种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