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全诗如下:

贼退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
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
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
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
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
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
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
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
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
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
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
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
归老江湖边。

译文:
敌人撤退后展示给官吏的诗句,过去曾经遇到天下太平。在山间隐居了二十年,泉水源头就在庭院和门口。每天按时缴纳赋税,傍晚还睡得香甜。突然间遭遇战乱,数年时间亲自率军打仗。现在担任这个州的长官,山里蛮族人又纷纷起来骚乱。城市虽然不大但匪徒不会屠杀居民,因为人们贫穷而感到悲伤。因此被逼入邻国境内,这个州却独自保全了。朝廷派我带兵出征,难道不是和贼人一样吗?现在那些征敛钱财的人,逼迫百姓如同烈火煎烤。谁又能断绝人的生命,成为当时时代的贤人呢?想到自己想要放弃自己的官帽、符节,拿起长竿去钓鱼自谋生路。把家业安置在渔夫、渔民那里,回到家乡享受江湖之乐。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对安史之乱期间自己亲身经历的回顾和总结。诗中通过对比战争前的和平岁月与战后的动荡不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喜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征税压迫的不满。最后,诗人以放弃官职、归隐江湖的决心,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充满了个人情感,反映了一个文人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