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解析:

诗句释义:

  • 古柏行:此诗描绘了一座孔明庙前的古柏树,通过对其形态和历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传承的赞美。
  • 孔明庙前有老柏:孔明指的是诸葛亮,这里提到的老柏即孔明庙附近的一棵古柏。
  • 柯如青铜根如石:形容古柏的树干像青铜一样坚硬,根部像石头一般稳固。
  • 霜皮溜雨四十围:描述古柏的树皮在霜冻的作用下呈现出滑腻如水珠般的状态,且树围达四十步(大约108米)。
  • 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的树冠苍翠而高耸,直插云霄,高度可达两千尺左右(约60米)。
  • 君臣已与时际会:暗喻古柏历经沧桑,与时代相融合,象征着忠诚与坚持。
  • 树木犹为人爱惜:即便历经千年,人们依然珍惜这棵古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
  • 云来气接巫峡长:云气环绕古柏,仿佛与巫峡相接,形成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 月出寒通雪山白:夜晚月光洒在古柏之上,使得雪山也显得格外洁白明亮。
  • 忆昨路绕锦亭东:回忆起过去,曾经走过的路围绕着锦亭东边经过。
  • 先主武侯同閟宫:提到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曾在此共度时光,与古柏同处一室。
  • 崔嵬枝干郊原古:古柏枝干粗壮,矗立在郊野之上,展现出古朴的气息。
  • 窈窕丹青户牖空:古柏的枝叶繁茂,如同丹青般美丽,但窗户却显得空旷无人。
  • 落落盘踞虽得地:虽然身处高处,但古柏仍然坚韧不拔,稳若泰山。
  • 冥冥孤高多烈风:古柏独自挺立,不受世俗影响,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气质。
  • 扶持自是神明力:古柏的坚强不仅源于自身的韧性,还得益于天地间的神灵之力。
  • 正直原因造化功:古柏正直不阿,这种品质正是天地造化之功。
  • 大厦如倾要梁栋:比喻国家的大厦需要坚固的支柱才能稳定,而古柏正是这样的柱梁。
  • 万牛回首丘山重:无数年来,人们回首望去,只见古柏与山峦重叠,难以分辨。
  • 不露文章世已惊:古柏无需华丽的装饰,它的存在本身就令人惊叹。
  • 未辞剪伐谁能送:尽管有人想要砍伐它,但它的存在却是无法替代的。
  • 苦心岂免容蝼蚁:古柏即使历经千年仍不放弃生长,怎能不忍受蚂蚁的啃食?
  • 香叶终经宿鸾凤:古柏的枝叶终年散发着香气,吸引着鸾凤等吉祥之物前来栖息。
  • 志士幽人莫怨嗟:对于有志之士和隐逸之人来说,无需抱怨,因为他们明白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
  • 古来材大难为用:自古以来,那些材质巨大、价值连城的物品往往难以被广泛使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柏的形象描绘和历史背景的勾勒,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历尽沧桑的精神风貌。诗人以孔明庙前的古柏为引,通过对其形态、历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传承的赞美。诗中既有对古柏本身的描绘,也有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通过这些内容,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敬畏以及对历史传承的重视。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古柏的坚韧与人的短暂生命,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珍贵,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具体的物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巧妙地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层寓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