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他在苏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全诗如下: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 注释:
- 忆:回想、怀念。
- 苏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
- 筵:宴席、聚会。
- 粽子:端午节时食用的传统食品。
- 筒竹:用竹筒制成的筒状食物,可能是指粽子。
- 炙:烤制。
- 子鹅:鹅蛋。
- 水国:指江河湖泊众多的国家,这里指江南地区。
- 台榭:古代建筑形式,指楼台亭阁等。
- 管弦:音乐。
- 家家:每家每户,泛指所有人。
- 交印:指官员交接印章,表示晋升或调动。
- 褰帷:拉开帷幕、揭开帐幕。
- 洛下:洛城,洛阳的别称,指洛阳地区。
- 麦秋月:指农历五月的麦收季节,此时月亮较圆。
- 梅雨天:指初夏至初秋季节,雨水较多。
- 齐云楼:一座古迹,位于杭州。
- 事:往事、往事的回忆。
- 十三年:形容时间很长。
-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作者在苏州生活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苏州的自然风光、风俗人情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对苏州美食、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升迁等活动,反映了作者在官场的浮沉经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历史变迁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