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逐句分析理解,注意要抓住关键词语,最后根据要求作答。本诗共四联,第一联“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第二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第三联“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第四联“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答案】

①抛掷南阳为主忧,即弃南阳而北征,意谓放弃南阳作为忧患之地,而北征东讨以统一天下。②时来天地皆同力:意谓时世到来,天地都齐心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意谓命运不济,英雄也无可奈何。③千里山河轻孺子:意谓千里山河如同儿戏,轻易地让一个孩子(指刘禅)统治,任其胡作非为。④两朝冠剑恨谯周:两朝指蜀汉和东晋,意谓在两朝(蜀汉和东晋)当官的人,因被谯周所害,遗恨至今。⑤唯馀岩下多情水:意思是只有这山间的溪水还懂得人的心意。⑥犹解年年傍驿流:犹解指依旧会流过驿站。此句是说这多情的水依然年复一年地绕行驿站。

赏析:

这是一首借诸葛亮之口抒发失意之情的咏怀诗。诗人以“抛掷”开篇,意谓放弃南阳作为忧患之地,而北征东讨以统率天下。“北征东讨尽良筹”一句,点出了他一生的抱负,也是全诗的主题。接着写时来与运去的不同结局: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如意时,则天地万物都会齐心协力;然而人的命运不济时,则英雄豪杰也无法挽回局面,只能听天由命。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即使有千里万里的山河可以供小孩子玩耍,但两朝当官的人却都被杀害了,令人痛惜不已。最后两句是说自己虽已老迈无用,但仍有像自己一样的多情之人每年仍能绕道而行于驿站旁。

首联“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谋”,表明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出发点。诸葛亮认为刘备在世时,曾三次出师伐魏,均未成功。他认为这次北伐应取得胜利,所以把这次北伐看作是主忧。“尽良谋”说明他的北伐是以必胜的信心出发的。

颔联“天时地利人和,世间万事可为。”表明诸葛亮对形势的乐观估计。他坚信只要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于统一大业,那么天下就不难收拾。这里突出表现了他北伐的坚定信心和豪迈精神。

颈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指出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于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因此,只要时机一到,天下就会齐心合力,希望统一。如果时机不来,天下的英雄也将无能为力。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时势的看法。

尾联“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表明诸葛亮对人事变迁的深切感受。他认为虽然世事沧桑变幻,但有些事物却始终如一。这里他以“岩下多情水”喻指自己的爱国情怀,以“犹解年年傍驿流”表示自己虽已年老,但爱国之心永不停息。

这首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强求万事顺利。因为万事如意是一种理想状态,很难实现。我们要学会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白,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一个人如果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他就会感到空虚、失落,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而这种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拼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