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暮春感怀二首(其一)》戴叔伦的这首五言绝句,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的感慨与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 诗的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 翻译:
杜宇鸟的叫声唤起了游子的愁思,我站在这个高楼上,寻找着故乡的方向。
花瓣随风飘散,如同梦中的场景,只剩下残破的山川,和过去不同寻常的游历。
手中的扇子仿佛是多情的月亮,而舞动的衣裳却无心挽留彩云。
随着春天的消逝,年华也渐渐逝去,只有那老园中的香气依旧,带着秋天的凉意。
- 关键词注释:
- 杜宇:一种鸟名,古人常以此作为声音的标志。
- 故园:故乡。
- 登楼:站在高处观望。
- 落花飞絮:形容春天花瓣、柳絮纷纷飘落的景象。
- 春梦:指美好的春日梦境。
- 剩水残山:形容景物残破、萧条。
- 东皇:春天神,象征春天。
- 韶华:美好的时光。
- 老圃:荒芜的菜园或花园。
- 赏析: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如“杜宇声声唤客愁”,将杜宇鸟的鸣叫描绘得如同在呼唤游客的忧愁;“歌扇多情明月在”,则将手中的扇子比作多情的明月,增添了诗意。
- 意象选择: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落花飞絮”和“剩水残山”,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一幅春天即将结束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暮春感怀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唐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反思。戴叔伦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