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在卯,尧王八季。我弃其寝,我去其扆。深深然,高高然。
人不吾知,又不吾谓。由今之后,二百馀祀。焰焰其光,和和其始。
东方有兔,小首元尾。经过吾道,来至吾里。饮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
刻乎其壁,奥乎其义。人谁以辨,其东平子。

【赏析】

本诗选自《庄子·外物》。这是一篇寓言体散文。它借“东方朔”之口,以兔、龟、狐三种动物的不同命运,来比喻人的不同遭遇。全篇以寓言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表达了他愤而辞官归隐的决心。

第一段写道者遗记。道者,指道家学者;遗记,是道家学说中的重要概念,意即“忘言”。这里用“遗记”,是说道者不著文传教。武之在卯,尧王八季。“武”为地名;“卯”,地支十二位之一,属木;“尧王八季”是说尧帝在位八十多年。我弃其寝,我去其扆。“寝”,寝堂;“扆”,帝王坐处屏风。“去其寝”“去其扆”都是说抛弃世俗的生活,隐居山林。深深然,高高然。“深”、“高”都是形容词,“然”是语气词。《庄子》多用“然”字表感叹或疑问,这里用以强调。

第二段写人不吾知。“人不吾知”,意谓别人不了解我。“又”,连词,表选择关系。“又不吾谓”,意谓别人不了解我并不是因为我不被人了解。“由今之后”,意谓从现在起。“二百馀祀”,“祀”,祭祀,引申为年数。“二百馀祀”,指一百七十多年。这里指从尧帝到自己去世的年代。“焰焰其光”,形容光明照人。“和和其始”,“和和”,和谐貌。“始”,开始,开端。“和和其始”,意谓光明始于和谐。

第三段写东方有兔。东方朔认为兔子是吉祥的象征,故称东方为“东平子”。东方有兔,小首元尾。“东平子”,即东方朔,因号“东平子”。此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人不吾知”,引出下文的“我来至”。经过吾道,来至吾里。“道”是道路的意思。“道者”指道家。“我来至”是说从东方朔来到庄子的居所。“饮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泉”是山间清泉。“榻”,床铺。“饮吾泉以醉”,意谓饮泉水以陶醉,喻引退隐居之意。“登吾榻而寐”,意谓登上床榻而安睡,喻引退隐居之意。

第四段写刻乎其壁,奥乎其义。这两句出自《论语·子罕篇》。孔子曾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夫复何言。”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德规范是从夫妻之间开始的,达到最高的境界时,就能洞察天地万物了。但这里却用了反语,表示对孔子的不理解。这里“刻”是刻画的意思,“奥”是幽深的意思。“刻乎其壁”,指刻画在墙壁上的箴铭。“奥乎其义”,意为含义深远。后人将“刻乎其壁”解释为“画其壁以为识”,与《论语》的原意相违。其实,这两句是说:把道者的教导刻在墙上以示警示,其意义深远啊!人谁以辨,其东平子。这是说谁能够理解呢?只有东方朔这样的贤才才能理解。“以”是介词,“辨”是分辨。“孰能辨之”,即谁能理解它的意义?“其东平子”,是说只有像东方朔这样的人才能理解它的意义,而其他人则不能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