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土巴灰除虚除,伊尹东北八九馀。
秦赵多应分五玉,丝竹木子世世居。
但看六六百中外,世主难留如国如。
铜雀台玉板篆
“铜雀台玉板”,是形容汉末群雄割据,群雄争霸的场面。铜雀台,又名金墉城,位于东汉末年邺城(今河北磁县南)西北角。相传曹操曾筑此台,并建铜雀园于其上。《晋书·武帝纪》载:“曹公征张杨等,至曲梁,败绩。”《三国志·武帝纪》也说:“太祖征张杨于曲梁,大破之,得杨妻子。……乃留兵屯中山,引军还邺。”可见铜雀台之战发生在公元207年前后。曹操在铜雀台上建有铜雀台观,即后来的铜雀台宫,后被焚毁。
《汉书·艺文志》载:“汉兴,因秦之郊祀,而帝者兼祠上帝、社稷、太一。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无所蔑及。”又《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行春令,则谷实减收,国多风疾。”所谓“天子诸侯皆以正月上辛祠太一”(《汉书·郊祀志》),就是指的这一祭祀活动。但这种祭祀活动的场所并不固定,而是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上土巴灰除虚除”,意即用五色土来祭祀神灵,消除灾祸。巴灰,指黑色。这里是指将黑土和五色土混合后用来祭祀神灵,以期消除灾祸。
“伊尹东北八九馀”,“伊尹”为商朝初年贤臣,佐成汤灭夏。“伊尹姓子氏,名伊,字尹,生于周文王时,卒于商高宗时”。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伊尹辅佐商汤王,使商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家族贵族统治的国家。他主张“尚贤”,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认为,国家要想兴旺发达,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让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
“八”“九”两字在这里表示数量的多少,与下文的“多应分”相呼应。
“丝竹木子世世居”,意为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木制鼓等乐器世代相传。这里指的是音乐文化的发展。
“但看六六百中外”,意即只看这六百种乐器的种类和用途。这里的“六六百”是指各种乐器的数量,而“中外”则是指这些乐器的使用范围和作用。
“世主难留如国如”,意为君主难以长久地留住国家就像国家的本身一样。这里的“世主”指的是君主,而“国如”则是指国家的本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君主权力的看法,认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很难长久地保持下去。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铜雀台玉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祭祀文化的感慨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古今祭祀方式的变化,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以及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担忧。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现实的关注,以及对君主权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