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注释:

兀兀:形容心不专注的样子。修善:修行善事;造恶:行恶事,作恶事;寂寂:形容心境清静无欲的状态。断见闻:断除一切杂念、杂务。荡荡:形容心境开阔无拘,心无所系。着:牵挂。

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中著名的《临济宗旨》之一,是临济宗祖师黄檗希运禅师的禅法开示。诗中通过描述一个心性平和、无欲无求、超然物外的人的形象,来表达禅宗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理念。

“兀兀”形容一个人心不专注,无法专注于世间的事物。这可能暗示了某种内心的迷茫或困扰。这种人可能会感到困惑,无法集中精力于生活中的大事,也无法对外界的事物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的内心可能是封闭的,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也可能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种状态可能是由于过度沉迷于物质享受或其他事物,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所导致的。他们的内心可能是空虚的,缺乏真正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腾腾”也形容一个人心不专注的状态。这可能暗示了某种内心的焦虑或不安。这种人可能会有强烈的欲望,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但同时又可能感到无助和困惑。他们的内心可能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既向往自由又害怕失去控制。这种状态可能是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或者因为过去的失败经历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负担所致。

“寂寂”形容一个人心无杂念,心境清静,没有过多的思虑和纷扰。这可能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放松。这种人可能会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他们的心可能非常纯净,没有任何的欲望和杂念,只有纯粹的善良和慈悲。这种状态可能是由于长期修炼和修养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经历了一些特殊的事件或经历而获得的。

“断见闻”表示断绝一切杂念,不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这可能暗示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放。这种人可能有很高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看穿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到事物的本质。他们的心灵可能非常敏锐,能够在瞬间理解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这种状态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某种特殊的影响或启发所致。

“荡荡心无着”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开阔无拘,心无所系。这可能暗示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种人可能有很高的悟性和智慧,能够超越生死的束缚,实现心灵上的解脱和自由。他们的心灵可能非常宽广,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种状态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修炼和修行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接受了某种特殊的启示或教诲所致。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心性平和、无欲无求、超然物外的人的描述,表达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理念。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和毅力,不被任何困境所击垮,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一切都会有转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