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 “朦胧”形容月亮被云雾笼罩,显得模糊不清。
- “南溟”指的是南方的大海,这里借指月光。
- “汹涌”形容海面波涛汹涌。
- “出云涛”表示月亮从云层中升起,与波浪相映成趣。
-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 “下射”意味着月光从高处照射下来。
- “长鲸”指的是巨大的鲸鱼,这里用来比喻月亮的巨大光辉。
- “玉兔毫”可能是指月亮的形状,像兔子一样弯曲。
- “遥分”表示月光将玉兔的形态分割开来。
-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 “势来”指的是月光的强大势头。
- “牛斗”是中国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会随着时间而移动。
- “夜冥”指的是夜晚的天空或黑暗。
- “路越宵冥高”表示月光照亮了夜空,使得星星显得更高更远。
-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 “竟夕”指的是整晚或整个夜晚。
- “瞻”意为观看。
- “影”指的是月光的倒影。
- “光”指的是月光本身。
- “昂头”形容抬头仰望。
- “把白醪”表示举起酒杯,享受美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朦胧”、“涌动”、“下射”、“远分”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美丽和神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