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鹥尽着行。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鹥尽着行。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注释:
- 姑苏城:古称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
- 水蓼花红:形容水面上蓼花盛开时呈现出的鲜艳红色。
- 稻穗黄:形容稻田中成熟的稻穗金黄灿烂,是收获的季节。
-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兰棹(zhào):用木兰制作的船桨,这里指船只。
- 回塘:池塘弯曲回转的地方,此处形容湖水清澈,波光粼粼。
- 倚风荇藻(shèng zǎo):在微风中摇曳的水生植物。
- 迎旆(huī)凫(fú)鹥(yī):迎接旗帜招展的凫(水鸟名)飞集。
- 兵符:兵权和军令的象征,这里指官职或权力。
- 金印:古代朝廷官员的标志物,用金制成的印章。
- 燕台:即燕山,位于河北省。
- 两鬓霜:指鬓边的头发已经白了,形容年纪已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与官场生活相结合的画面。首句“水蓼花红稻穗黄”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以及丰收的季节。接下来“使君兰棹泛回塘”描述了地方长官在美丽的湖畔泛舟游玩的情景,展现了其闲适的生活态度。第三句“倚风荇藻先开路”,则是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暗示地方长官的智慧和能力。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赞美了地方长官的地位和才能,“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形象地表达了地方长官的权力与地位。最后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的感慨,“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诗人以自己的年龄增长来反衬地方长官的年轻有为,同时也表达了对地方长官成就的赞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地方长官的敬仰之情,也展示了江南美景与官场生活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