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室东回荫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
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本题属于综合考核型选择题,考生答题时应当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营室东回荫斥丘”,意思是营室向东回转,荫蔽着那被斥退的丘。这句的意思是,营室星向东回转,把太阳光都遮住了。这一句中“营”“西”“营室东回”等关键词语是关键。

“少年承袭拥青油”,意思是年少时继承父辈的爵位,手握青油,为明主效力。这一句中“承袭”“拥”“青油”“明主”等关键词语是关键。

“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意思是坐着调整金鼎以尊崇君主,横握着雕戈而拜谢诸侯。这两句诗中“坐调”“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等关键词语是关键。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意思是书信来往,两位王家兄弟在书法上各显本领高下;文章作品,七位才子们争相效仿。这两句诗中“书札”“二王”“巧拙”“篇章”“七子”等关键词语是关键。

“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意思是西园的故地现在仍在,但已衰老,无法再陪您到那里去游览。

【答案】

【注释】

营室:即营室宿。东回:东指东方。荫:遮蔽。斥:斥逐。青油:青色的玉饰,这里代指

爵位。明主:贤明的君主。横把:横持。雕戈:镶有彩绘纹饰的兵器。列侯:诸侯。巧拙:巧妙与笨拙。

【译文】

营室向东回转,遮蔽着被斥退的山丘。年轻时承继父祖的爵位,手握青色玉饰,侍奉贤明的君主。坐

调金鼎以尊崇君主,横持雕戈拜谢诸侯。书信往来两位王家兄弟在书法上各显本领高低。文章作品七位才子争

相效仿。西园故地现在仍在,但已衰老,无法再陪您到那里去游览。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邺王罗令公的怀念之情。邺王曾于天宝六载(747)秋八月至长安,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李杜二人同

时随从入京,并受恩遇,诗人曾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赠给邺王。邺王于天宝十一载(752)春二月出镇徐州

,李杜二人又随从邺王出镇,诗人曾作《送邺少尹》诗赠给邺王。邺王任徐州节度后,诗人于天宝十四载(755)秋月

间又随从邺王来长安,诗人曾作《奉送韦南仲还京》赠给邺王。邺王于天宝十五载(756)秋九月辞官归洛阳,李

杜二人又随从邺王归洛阳,诗人曾作《奉送韦太守之东蜀》诗赠给邺王。邺王离洛阳后,诗人曾作《奉别韦左

丞丈二十二韵》诗送别邺王。邺王于天宝十六载(757)春二月病卒,李杜二人又随从邺王归洛阳,诗人作《奉送

郭受业序》诗送别邺王。邺王去世后,诗人又作《哭晁卿衡》诗吊唁邺王。这首诗就是写诗人追思邺王的往事以及感怀邺王的遗志而写的。

首联“营室东回荫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这是说营室星东回,把它所照之处遮蔽起来,少年继承了爵位,手中拿着青色玉饰,侍奉贤明的君主。“营室”,即营室宿,古人以十二次星象来配十二地支,营室是其中之一。《尔雅·释天》:“夏正者,斗建也。斗建则杓柄东指,杓之所指为营室。”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叫心宿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牛星,古人以它来配十二辰中的丑,所以称牛星为“牵牛”。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方位,因此人们把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方位联系起来,以便于观测和记事。古人认为天上星体在运行过程中会留下一定的轨迹,因此把天上星体留下的轨迹叫做经天。经天是指经过某地上空的星体在天空中运行的总路径。古人认为星体运行的轨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因此把这种变化称之为岁差。

颔联“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这是说坐着调整铜铸的鼎器来尊崇贤明的君主,横握着雕花的兵器向诸侯行礼。“坐调”,即端坐。“坐调金鼎”,谓端坐在铜鼎旁调节其音律。古乐用青铜铸成的各种乐器,如钟、磬、埙、篪、瑟、琴等皆称“金”;古代乐工端坐于编钟前调节其音律,称为“坐调”。这里的“金鼎”指编钟,因为古代编钟一般由数根钟槌悬挂在钟腔内,乐工端坐调节音律时需要敲击钟槌才能使钟音谐调一致。“明主”、“列侯”都是指君主。“明主”指贤明的君主。“列侯”指诸侯。“横把”,即横持,形容恭敬的样子。“横把雕戈”谓横持着镶有彩色花纹的兵器向诸侯行礼。“列侯”,诸侯的封国。

颈联“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这是说书信往来两位王家的兄弟在书法上各显本领高低,文章作品七位才子们争相效仿。“书札”指书信往来。“二王”指两位王家兄弟,“巧拙”指巧妙与否。“篇章”指文章作品。“七子”泛指当时的文人学士。

尾联“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这是说西园的故地现在还在,但已经衰老,不能再去那里游玩赏景了。“西园”,指玄宗所建的西宫花园。玄宗为了排解忧闷,修建了许多园林亭榭,其中最有名的有太极宫、兴庆宫、华清宫、蓬莱宫、骊山宫等。这些园林建筑遍布整个京城,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们称之为“三宫六苑”。“旧迹”指西园的故地。

全诗通过回忆邺王生前的事迹表现了诗人对邺王的怀念之情。邺王曾于天宝六载(747)秋八月至长安,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李杜二人同

时随从入京,并受恩遇。诗人曾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赠给邺王。邺王于天宝十一载(752)春二月出镇徐州

,李杜二人又随从邺王出镇,诗人曾作《送邺少尹》诗赠给邺王。邺王于天宝十四载(755)秋月间辞官归洛阳,李

杜二人又随从邺王归洛阳,诗人曾作《奉送韦太守之东川》诗赠给邺王。邺王离洛阳后,诗人曾作《奉别韦左

丞丈二十二韵》诗送别邺王。邺王去世后,诗人又作《哭晁卿衡》诗吊唁邺王。这首诗就是写诗人追思邺王的往事以及感怀邺王的遗志而写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