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
才见玳簪欹细柳,便知油幕胜红莲。
家从入洛声名大,迹为依刘事分偏。
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
四周旋宾榻,雁影连何妨
柏台兰署,玳簪歌细柳,油幕胜红莲
入洛声名大,依刘事分偏
麦城新赋,人渐少谁传
注释译文赏析
- 诗句释义:
- 柏台、兰署,古代官员办公之地,象征官职与权力。
- 宾榻,指官员的住所,也象征着社交与地位。
- 才见玳簪欹细柳,指见到某人佩戴的玳簪(一种首饰),联想到细柳,可能寓意着高贵或优雅的气质。
- 便知油幕胜红莲,油幕可能指的是华丽的帐篷,比喻某事或某人胜过了其他事物或人。
- 家从入洛声名大,表示家族因个人成就而声名显赫。
- 迹为依刘事分偏,刘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表示跟随此人行事,事业有所成就。
- 争奈乱罹人渐少,无奈地是,由于某种原因,追随的人越来越少。
- 麦城新赋许谁传,麦城可能是一个地名,新赋指新作的诗,询问这首诗谁会传唱。
译文:
我尊敬的陆郎中,你身居高位,身边环绕着权力的象征。你的住所中或许也能看到那摇曳生姿的细柳,暗示着你的高雅和尊贵。当我见到你佩戴的贵重饰品——玳簪时,便知道这背后有着非凡的故事。你如同油幕一般璀璨,胜过了红莲。你的家族因你的卓越表现,在洛阳声名远扬。你的行为举止,就像跟随刘姓的历史人物一样,让人敬佩。然而遗憾的是,现在愿意追随你的人越来越少,麦城的新作无人能传颂。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陆郎中的尊贵地位和不凡才华。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物性格和社会地位,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同时,通过对陆郎中及其家族的描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士人的社会地位。此外,诗中的“争奈乱罹人渐少”,表达了对人才流失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才重视和珍惜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官员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士人精神的一种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