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
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
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在《北邙山》中,“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展现了北邙山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美景,而“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上人物和其行为的哲学思考,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 诗句原文与翻译:
-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 这句话通过描述从洛阳到嵩山的路线,强调了嵩山的自然之美及其给游人带来的情感冲击。这里的“嵩山堪爱”意味着作者认为嵩山不仅是一处地理标志,更是文化与精神象征。
- “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 此句借用历史典故表达对权力和道德的反思,魏明和庄叟在这里象征着理想与超脱,即使他们并未真正存在,但他们的理念仍在影响着后人。这种用典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和哲学意蕴。
- “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这句诗指出权力斗争中的残酷现实,提醒人们不必在虚无缥缈的事物上浪费精力,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这一句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淡然处之。
- 赏析:
- 通过对北邙山的描述,诗人传达出自然界的美丽与壮丽以及它给人的震撼与感伤。
- 这首诗还涉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历史人物的影响力、权力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 诗中运用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考增添了文学的丰富性和思想深度。
- 关键词提炼:
- 北邙山
- 嵩山
- 历史人物(魏明、庄叟)
- 权力与道德
- 世俗纷争
- 诗句与译文:
-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描绘了北邙山的地理位置及景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嵩山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感慨。
- “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引用历史人物魏明和庄子的形象,暗示即使在他们未能完全实现其理想的状态下,他们的思想仍能影响后人。
- “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表达了对于权力争斗的批判和警醒。
-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借指古代传说中的缑氏山上的吹箫客,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