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注释】:

  1.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2.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3.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4.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赏析】:
牡丹,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之一。这首诗就是以牡丹为题,通过描绘牡丹的美貌和气质,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诗的开篇“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景象。这里的“艳多”、“烟重”形容了牡丹花盛开时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而“欲开难”则暗示了牡丹花虽然美丽,但是开放的过程却充满了艰难和不易。接着,诗人用“红蕊当心一抹檀”来形容牡丹花的花瓣,既突出了牡丹花的颜色艳丽,又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在第二句“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中,诗人通过描绘公子和美人对牡丹花的欣赏,进一步展现了牡丹花的魅力。这里的“公子醉归”、“美人朝插”都是对公子和美人欣赏牡丹花的具体描写,既表现了他们的高雅品味,又突出了牡丹花的独特魅力。

第三句“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则是对牡丹花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对比。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只有当牡丹花盛开时,才能感觉到它的价值;只有在雨后,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丽。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赞美之情,又揭示了牡丹花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特点。

最后一句“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日晚”是指晚上,而“凭阑干”则是古代的一种建筑风格,即站在栏杆上眺望远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到了晚上,诗人更加难以找到牡丹花的影子了,就像杨贵妃无法凭借栏杆远眺一样。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也揭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以牡丹花为题,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和独特气质,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