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
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马嵬坡
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
郑畋《马嵬坡》以“马嵬事变”为背景,通过描述唐玄宗回马长安而杨贵妃已逝的场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悲剧的感慨与无奈。诗中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本身,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是一首深情且富有哲理的作品。
注释:
- 郑畋:唐代诗人,以政治生涯和政治成就著称。
-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
- 南去人稀北去多:“南去”指唐玄宗回长安,“北去”指杨贵妃自缢之地。
- 尘土已残:“尘土”指杨贵妃的尸体已无法辨认,“残”表示凄凉、哀伤之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剧。首句“旌旗不整奈君何”,直接点明了事件的突然性和玄宗的无奈。次句“南去人稀北去多”,则形象地表现了长安城的荒凉与人心的离散。三、四两句“尘土已残”和“云雨难忘日月新”,更是将杨贵妃的死与唐玄宗的怀念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对比。最后一句“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则是对整个历史事件的一种反思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郑畋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本身,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爱情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诗歌,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情感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