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于闺阁熟吹笙,太白真仙自有情。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和卓英英理笙
但于闺阁熟吹笙,太白真仙自有情。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释
- “和卓英英”:这可能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表明其诗歌风格或情感与卓英英相近。
- “理笙”:指吹奏笙乐器。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在音乐方面的造诣。
- “但于闺阁熟吹笙”:在闺房中非常熟悉地吹奏笙曲,表明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音乐的深情。
- “太白”: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尊为诗仙,这里的提及可能是为了赞美诗人的才华。
- “真仙”:神仙中的真人,用来形容诗人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 “他日”:未来的日子,表示期待。
- “丹霄”:天空的赤色部分,通常与仙境相连,象征高远的理想。
- “骖白凤”:骑乘白凤凰,是神话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美好的愿望。
- “子晋”:传说中的古代贤人,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高尚品格。
- “闻声”:听见声音,意味着诗人的音乐才华能够触动人心。
译文
在闺房之中,娴熟地吹奏着笙,就像李白这样的真仙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将来有一天,我将与白凤凰一同升向天际,为何担心子晋听不到我的声音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诗人与笙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纯净和高洁。诗中的“理笙”不仅是对技艺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诗人将自己比作“太白”,不仅因为他的诗才如同李白那样辉煌,还因为他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中的“丹霄”和“白凤”等意象,都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整体上,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理想化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