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
花源隔水见,洞府过山逢。
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
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宿天柱观

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

花源隔水见,洞府过山逢。

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

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译文:
在天柱观的石屋中投宿,仙翁很高兴地接纳了我。 隔着水面可以看到花源,经过山岭就遇到了洞府。 泉水涌出台阶前的地面,云气升起覆盖了户外的山峰。 我在半夜自行进入定境,并非是要降伏龙王。

注释:

  1. 石室初投宿: 石室,即岩石形成的洞穴,这里指天柱观的石屋。投宿,住宿。
  2. 仙翁喜暂容: 仙翁,指仙人或神仙,喜暂容,高兴地暂时居住。
  3. 花源隔水见: 花源,指美丽的花草之地,隔水可见。
  4. 洞府过山逢: 洞府,指深山中的洞穴或宫殿,过山逢,经过山岭时遇到。
  5. 泉涌阶前地: 泉涌,泉水涌出。阶前地,台阶下的地面。
  6. 云生户外峰: 云生,云气出现。户外峰,户外的山峰。
  7. 中宵自入定: 中宵,深夜时分。自入定,自己进入冥想、定境之中。
  8. 非是欲降龙: 非是,不是。欲降龙,想要降伏或制服龙。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在天柱观的宿夜体验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仙翁相遇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山水景色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首句“石室初投宿”,开篇便点明了场景,石室象征着隐逸之所,投宿则表示诗人在此停留休息。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展开了对天柱观周边环境的描绘。通过“花源隔水见”与“洞府过山逢”等诗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幽静山水间的愉悦心情,同时也展示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诗中的“泉涌阶前地”与“云生户外峰”两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天柱观周边的自然风光,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尤其是“中宵自入定”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平静。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迷失自我或放弃追求。最后一句“非是欲降龙”,既表明了他并非真的想要降伏龙王,也暗示了他对于世俗权力的淡泊与超脱。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