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林溪路远,萧帝有遗踪。
水击罗浮磬,山鸣于阗钟。
灯传三世火,树老万株松。
无数烟霞色,空闻昔卧龙。
静林精舍
静林:安静的森林。溪路远:山中小路幽深而遥远。萧帝,这里指晋朝的陶潜(字渊明)。遗踪:遗留下来的痕迹或踪迹。水击罗浮磬:罗浮山在今广东境内,此用其谐音“钟”(钟声),表示山间清泉撞击石磐发出的声音。山鸣于阗钟:于阗是古国名,此处泛指山间传来钟声。灯传三世火:相传古代有一盏灯可以传承三世,这里借指祖辈留下的智慧或知识。树老万株松:形容树木苍劲挺拔,历经风雨。烟霞色:形容山林景色迷人,如同烟雾和彩霞一般绚丽多彩。空闻昔卧龙:传说中的诸葛亮曾隐居南阳,这里以卧龙自比,暗指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未能施展抱负。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古人智慧的崇敬。首句“静林溪路远”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氛围。第二句“萧帝有遗踪”则展现了诗人对陶潜这位隐士的景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遗世独立的追求。第三句“水击罗浮磬”运用了谐音“钟”字,巧妙地将山间的清泉声与钟声相联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通过描绘树木、钟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山林之中。最后一句“空闻昔卧龙”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能未被充分利用的感慨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