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莲荷不自开,山中流水偶然来。
若言聚散定由我,未是回时那得回。
【注释】
①宜丰寺:在今江西省九江市。②山房:作者的住所,名“山房”,在庐山上。③聚散:聚会和离散。④回时:归期。⑤那得回:怎能再回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离开宜丰县任上后写的。当时,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到浔阳(今江西九江),寓居在宜丰县的山房中。诗人面对这幽静的环境,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池上莲荷不自开”,是说池中的荷花、莲蓬本来生长得很好,但自己却不想开放。这是以物喻人,暗指自己的境遇。
二句“山中流水偶然来”,是说山间泉水虽然源源不断地流来,但自己却不想饮用。这又是以物喻人,暗指自己的遭遇。
三句“若言聚散定由我”,是说聚散的时机是否来临,是由我来决定的。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命运的掌握在谁手中?
尾联“未是回时那得回”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有意回去,又怎么能回到朝廷呢?这是在回答前面提出的疑问,意思是说:命运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要回到朝廷,就必须等待机会。这是对前文的深化与总结。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抑郁心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诗中提到的“聚散”、“回时”“回时那得回”等词语都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