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
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
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
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题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借题抒怀,抒发对武原废寺的感慨。全诗意在表现寺庙荒凉、无人居住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对乱世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动乱的忧虑心情。

【注释说明】

1.武原:地名。

2.离乱后:指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

3.真界:真如佛土。

4.秋水生残月:形容夜深时水面上的月光,也暗含诗人心境的孤寂。

5.故台:已废弃的佛寺台基。

6.居人今已尽:居人:这里代指寺里的僧侣和居民,他们早已离去。

7.栖鸽暝还来:傍晚时分,归巢的鸽子飞来。

8.不到无生理:得不到生活下去的保障。

9.应堪赋七哀(yāi):应当值得作《七哀》诗。七哀是汉末文人为哀悼李陵而作的七首诗歌。此句说,由于社会动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谈不上什么理想和追求了。

【赏析】

首联“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点明题中“余不溪”废寺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背景。武原,即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的宿县境内,是唐朝后期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63年冬,至765年春基本结束,历时四年多,给中原地区带来极大的灾难。战火之后,许多佛寺毁于兵燹,成为废墟。“真界”,指真如佛土或佛教所讲的清净世界,与“尘境”相对。这两句是写废寺所在的地方,自安史之乱以来,已是一片荒凉、破败不堪,真如佛土被尘埃覆盖,已成空谷绝响。

颔联“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残月”、“秋水”都是描写自然景物,“故台”是指已废弃的佛寺台基。诗人将残月映照在秋水之上,秋风吹过故台,使这个荒凉之地又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这两句通过写景来渲染气氛,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受。

颈联“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居人”指住在寺院的和尚和平民百姓,“栖鸽”则表示夜晚有鸟儿归来栖息。这两句是写废寺周围环境的变化。由于战争的影响,寺院的居民已经全部离去,只剩下一群鸽子在黄昏时分归巢。这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无奈。

尾联“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无生理”意为没有生计可图。这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慨:既然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又谈得上什么理想和追求呢?这里的“应堪”,可以理解为能够承受得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应当感到惭愧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乱世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动乱的忧虑心情。

这首诗通过描述武原废寺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社会、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同情和担忧。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