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
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
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

【注释】

1.草堂:指杜甫在成都的茅屋,因四周长满青草得名。

2.李少府:指李宽,字幼成,号少府,唐玄宗时人,曾任夔州长史。

3.南池: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建的一个池塘。

4.松子:松果。古人认为松果长寿。

5.道家书:道教经典。

6.药院:药铺。

7.逸史:指不拘世俗的史书。

8.野中蔬:野菜。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读书期间写给好友李宽(字幼成)的。诗写隐居生活的情趣,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削去僧家事”,首句即点出了隐居生活的特点。“南池便隐居”一句承上启下,交代了自己隐居的具体地点——在南边的池子里。诗人选择了这个僻静的地方,既是为了远离喧嚣的官场,也为了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

“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喜爱和对长生的向往。松树常青,象征着永恒;同时,松子又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因此,诗人选择隐居在这里,既是为了更好地接近大自然,也是希望能够像松树一样,拥有永恒的生命。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描绘了草堂内的生活画面。药院里没有客人,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品茗。这种宁静的生活,让诗人感到十分惬意。

“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诗人邀请那些不拘世俗的人一起到野地里吃饭,享受那份自然的馈赠。这里,诗人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间的亲密无间。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