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客秋易伤,嘶蝉静仍续。
佳晨亦已屡,欢会常不足。
禅地非路岐,我心岂羁束。
情生远别时,坐恨清景促。
望中千里隔,暮归西山曲。
萧条月中道,彩茜原上绿。
不见同心人,幽怀增踯躅。
【注释】
秋日毗陵南寺送潘述之扬州:秋日在毗陵南寺送别潘述之,前往扬州。毗陵,即常州,古称毗陵。南寺,指天宁寺;潘述之,字子真,唐代诗人。
孤客秋易伤,嘶蝉静仍续:我是一位孤单的旅客,秋天容易伤心,而蝉儿叫声虽然静止却仍在继续。
佳晨亦已屡,欢会常不足:美好的早晨也是经常有的,而相聚的时光却又总是不足。
禅地非路岐,我心岂羁束:修行的地方并不在岔道上,我的心又岂能被束缚。
情生远别时,坐恨清景促:离别之际心中产生的情感,让人不禁感到惆怅和遗憾,因为景色清美而使人更感时光易逝。
望中千里隔,暮归西山曲:望着遥远的路程,心中充满了对潘述之的思念之情,而傍晚归来时又回到了西山的脚下。
萧条月中道,彩茜原上绿:在荒凉的月色下行走,一路上只见到那片原野上的绿色植被。
不见同心人,幽怀增踯躅:见不到与你心意相通的人,心中的幽思更加难以抑制,只能像脚步一样不停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于唐贞元八年(792)送好友潘述之去扬州途中所作。首联点题,“孤客”二字,写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孤独感。二、三句写友人离去后的孤寂之感。四、五句写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六、七句写友人归来时的盼望。末联写友人远去的哀伤,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全诗以“孤客”开篇,紧扣题目中的“秋”,抒发了与友人离别时的悲愁。
这首诗前半部分写送别时的伤感,后半部分写对友人的怀念。诗中有对人生道路的感慨,有对时间流逝的慨叹,也有对友情的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