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谈天客,工言丧其精。
万物资广庇,此中何有情。
若为昧颜蹠,修短怨太清。
高论让邹子,放词徵屈生。
请从象外推,至论尤明明。
【注释】
吾观谈天客,工言丧其精。万物资广庇,此中何有情。——这两句是说:我观察那些研究天道的学者,他们的话虽然很多,但却丧失了他们的精诚,好像被蒙蔽了一样。万物资广庇,这是比喻天道广大无垠,万物都得到它庇护的意思;而“此中何有情”,则是说,这些谈论天道的人,虽然口若悬河,但其中却没有真情实感。
若为昧颜蹠,修短怨太清。——这两句是说:如果像孔丘所说的颜回那样无知无识,那么他的死和生,就都是上天决定的,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也就不会因自己的死而生怨恨,对天道产生怀疑了。
高论让邹子,放词徵屈生。——邹子指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屈生指屈原,战国时楚大夫。这里指屈原的《离骚》,借代屈原的作品。高论让邹子,意思是说,你的言论虽然很高明(让邹衍相形见绌),但屈原的《离骚》却更富有感情。放词征屈生,意思是说,你的词句虽然很华丽(让屈原相形见绌),但《离骚》则更有情致。
请从象外推,至论尤明明。——这两句是说:请你从《诗》、《书》、《礼》、《乐》等经典中去体会一下,看看《离骚》到底是不是一篇好文章呢?至论犹明明,至论,高明的见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请你从《诗》、《书》、《礼》、《乐》等经典中去体会一下,看看《离骚》到底是不是一篇好文章呢?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杂兴组诗。全诗六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上的即兴之作。诗人首先肯定了那些谈论天道的学者们虽然口若悬河,但却失去了他们的精诚。然后通过引用孔子的话,表达了对于天道的看法。他认为天道广大无垠,万物都得到它的庇护,因此其中的任何事物都无法改变。接着又提到了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如孔子、颜回、邹衍和屈原等,并认为他们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最后,诗人以一个反问句结束了全文,强调了自己对于天道的看法,那就是天道是不可改变的。
这首诗的主旨在于表达自己对于天道的看法。他认为天道是广大无垠的,万物都得到它的庇护,因此其中的任何事物都无法改变。同时他也反对那些过于追求名利的人们,认为他们没有真正的情感。他提倡人们应该注重内心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过分地追求外在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