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台不见秋草衰,却忆吴王全盛时。
千年月照秋草上,吴王在时几回望。
至今月出君不还,世人空对姑苏山。
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
婵娟西子倾国容,化作寒陵一堆土。

《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它如同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姑苏行》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姑苏行》中的古意盎然

在《姑苏行》中,我仿佛穿梭在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江南水乡。古台不见秋草衰,却忆吴王全盛时,这句诗唤起了我对于古代吴地繁华景象的记忆。千年月照秋草上,吴王在时几回望,这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

诗中的“至今月出君不还”让我联想到了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归来的人,他们的缺席让人感到一丝遗憾和哀愁。而世人空对姑苏山,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则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图景。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和谐之美。

最后一句“婵娟西子倾国容,化作寒陵一堆土”更是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感慨之中。这里的“婵娟西子”是指西施,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然而,当西施的美丽化为尘土,她的一切美好也随之消失。这句话让我思考到美丽背后的代价和无常。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古人生活的怀念,也是一次对自然美和人类美的深入探讨。它让我明白,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都应该珍惜现在,感恩生活,同时也要深思自然与人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