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开尊酒向陵看,忆得君王旧日欢。
不觉馀歌悲自断,非关艳曲转声难。
【注释】
铜雀妓:指曹操的铜雀台歌舞艺人。强开尊酒向陵看,意谓强饮美酒以助欢兴。陵:指铜雀台。忆得君王旧日欢:回忆起往日君王欢乐的情景。余:剩下的。不觉馀歌悲自断:不知不觉间,悲哀的歌声已经中断。非关艳曲转声难:不是因为优美的乐曲使歌声变得难以为续。
【赏析】
《铜雀妓》是一首乐府诗,写曹操在铜雀台上宴享宾客时,看到歌舞艺人演唱的《薤露》《蒿里》《苦寒行》等挽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首句“强开尊酒向陵看”,意思是说,他硬是端起酒杯来到铜雀台上去看歌舞表演。“向陵”二字,表明这位诗人是在登高临远的高处,从远处观赏歌舞表演的。“陵”者,山也,高也。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五月,率大军征讨张绣于宛城(今河南方城县),大败而归,七月,又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当时,曹操已占有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并拥有强大的军队。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统治,他先后攻下了徐州(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兖州(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县)、豫州(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司州(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这四州合称为“四州之地”,即所谓的“魏之天下之半”。当时,北方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南方的割据势力也纷纷投降或归附。曹操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国,曾先后击败了袁绍、马超、韩遂、张鲁等割据势力,并于建安十三年八月称帝。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他亲率大军南征刘表,次年四月,兵至赤壁。当时,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战败。十月,曹操乘胜进攻刘表的儿子刘琮,刘琮不战而降,荆州全部落入曹操之手。于是,曹操又挥师南下,于建安十六年正月攻占江夏(今湖北武昌市)。三月,占领荆州全境。四月,进军南郡(今湖北江陵市)。至此,曹军已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因此,曹操在邺城宴享宾客时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
次句“忆得君王旧日欢”。诗人通过曹操的眼睛看到铜雀台上的歌舞演员们唱起了挽歌,不由得追忆起当年与汉献帝(曹操所尊称的“明帝”)一起欢度时光的美好情景。“君王”指的是汉献帝,因为献帝是曹操尊称的,所以用“君王”来称呼。“旧日欢”即昔日的欢乐,指当年汉献帝对曹操的信任和支持。这里,诗人巧妙地用“忆得”二字,表现了曹操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往事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曹操在取得巨大成就之后,仍然不忘过去的恩惠和情谊,这种思想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三句“不觉馀歌悲自断”,意思是说,不知不觉间,悲哀的歌声已经中断了。“馀歌”即未完的歌声,指汉献帝被迫迁都洛阳后,由曹操所统辖的官员百姓所唱的挽歌。“悲自断”即悲伤之情自然地停止了。这里的“悲自断”,既写出了歌声停止的原因,又表现出歌声停止后所引起的哀伤情绪。曹操之所以要听这些未完的歌声,是因为他认为这些歌曲是表达自己对汉献帝的思念和忠诚的。当听到未完的挽歌时,他的心中不免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然而,由于他已经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因而能够泰然处之,不再像以前那样感伤不已了。
末句“非关艳曲转声难”,意思是说,这并非是由于优美的乐曲使歌声变得难以为续。“艳曲”即美妙动听、引人入胜的歌曲。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曹操听未完的挽歌时的情景,深刻地揭露了曹操冷酷无情的一面,表达了诗人对他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曹操宴享宾客、聆听挽歌这一事件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曹操统一天下后的骄奢淫逸和对故去的汉献帝的怀念之情。诗中所采用的艺术手法非常巧妙,语言简练而又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