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
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
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
战龙苍海外,平地血浮船。
【注释】
虫豸诗:即咏蛇诗。巴蛇:一种蛇,体长数十丈。
自兹:从这以后。
遮长道:遮蔽道路。
青溪蒸毒烟:指有毒的烟雾弥漫着青溪水。
龙苍海外:大海之东边。
战龙苍海外:与龙战斗。
平地血浮船:在陆地上杀人流血如浮于水上。
【赏析】
《虫豸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咏蛇诗。此组诗共八首,每首七言绝句一首,描写了各种蟒蛇的特性,并以此比喻当时的政治形势。
第一首写“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意思是说,自从汉代皇帝斩杀过一条巨蟒之后,就再也没有大蟒被斩杀;而晋朝时期却焚烧了一条巨蟒,说明晋朝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遭受到极大的压迫和剥削。从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十分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像斩杀巨蟒一样,铲除那些作乱的坏人,以保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二首写“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意思是说,自此以后,又出现了许多巨蟒,它们往往可以活千年以上。这里既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又暗示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担忧和忧虑。
第三首“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意思是说,在白天,这些巨蟒常常遮满道路,使人们行走非常艰难;而在夜间,它们又会放出毒烟,危害人民的健康。这里通过描绘巨蟒的恐怖形象,来警示人们要时刻警惕,避免受到它们的侵害。
第四首“战龙苍海外,平地血浮船”,意思是说,有时,这些巨蟒还会与龙战斗,甚至在地面上杀人流血如浮于水上。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表现,进一步突出了巨蟒的凶猛和可怕。
《虫豸诗》是一首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通过对巨蟒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