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僚南市住,未省食人恩。
临难忽相感,解纷宁用言。
何如晋夷甫,坐占紫微垣。
看着五胡乱,清谈空自尊。

【注释】

楚歌:楚地的歌声。指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围困,在垓下唱《大风歌》的故事。这里以之比喻当时政治局势。

宜僚:春秋时楚国乐官。南市:战国时楚国所置市场。

未省(xǐng):不曾懂得、不了解。食(si)人恩:给人饭吃,即“养人之恩”。

临难忽相感:在危难之时忽然感到彼此之间的感情。

解纷:解决纷争。宁用言:不用言语解决。

夷甫:晋朝名士王衍字夷甫。

占:占据。紫微垣(yuán):古代传说中星名,是天帝的座席。这里指代皇帝或朝廷。

清谈:空谈玄理。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晋朝名士王戎的颂扬之作。王戎为人处世,善于投机取巧,能言善辩,常与士大夫们高谈阔论。他常说:“我与山巨源(王衍字)共在洛水边洗菜,倒水洗菜,正水洗石,横水流木。”王戎曾与羊祜同游洛水上,羊祜说:“闻君当止足于此,何必更登高山?”(《晋书·王戎传》)可见王戎为人圆滑世故,不喜冒险。这首诗就是歌颂他这种处世哲学和机智应变的才能。全诗从正面写他处事机灵巧妙,善于应对;又从反面写他的沽名钓誉,虚有其表。诗人赞扬他善于应变,但并不完全肯定,认为他有时也会自命不凡,甚至有些沽名钓誉。这种评价虽带有批评意味,但却十分公正,符合王戎的实际。

全诗八句,四联。首联起兴,点出题意。楚歌是古时楚国民间的歌曲,这里用以喻指晋朝的政治形势。第二联承上,抒发感慨。王戎在危难之际能够体察到别人对自己的感激之情,这在当时是难得的。第三联转折,指出王戎的不足之处。晋朝名士多有清谈而少实际才干的特点,王戎也不例外。第四联总结全诗,再次强调王戎的不足。王戎虽然擅长应对,但也不免沽名钓誉。

此诗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朴素无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