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夏雪消,江势东南泻。
风波高若天,滟滪低于马。
正被黄牛旋,难期白帝下。
我在平地行,翻忧济川者。
【注解】:
夏:指夏天,即夏季。
西山:指今四川西部的岷山。
消:消融。
江势东南泻:指长江水从西向东流,在四川一带江面变宽。
滟滪(yànyù):在今四川奉节东北岸。
黄牛矶:在今湖北宜昌东岸。
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
正被:正在遭遇。
黄牛旋:即翻黄牛滩。
难期:难以预料,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测。
济川者:指渡过长江的人。
赏析:
此诗为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写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乾元二年)。诗人当时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住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中。
诗的前两句“西山夏雪消,江势东南泻”,是说夏天的积雪融化了,而江水却从西边的岷山开始往东流,到了四川一带江面变宽、水流湍急。“夏雪”与“东南泻”相对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觉印象。诗人抓住了夏天和江水的动态,写出了夏天的炎热和江水奔腾汹涌的景象。
第三句“风波高若天,滟滪低于马”,写江面上波浪滔天,好像天一样高;而滟滪堆却在低矮的马鞍上。诗人把江上的波涛比作天空,用“高”字来形容浪花之盛,以“下”字来形容浪峰之低,既形象生动,又夸张有力,使人如临其境,感到一种惊心动魄的气氛。诗人在这里用比喻手法来突出江水的奔腾之势。
第四句“正被黄牛旋,难期白帝下”,意思是说正当那巨大的水浪冲击着船身的时候,船正逆着江流而上,想渡过滟滪堆是不可能的,因为水势太猛了。诗人通过这一动作描写和心理状态的表现,写出了船逆着江水上行的困难,以及诗人内心焦急的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里,没有直接写到自己,但通过写渡江的艰难险阻,间接地表达了自己急于回到成都,重返草堂的心情。
每一句都紧扣题目“夏雪”“江”和“白帝城”,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