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有鸟名老乌,贪痴突悖天下无。
田中攫肉吞不足,偏入诸巢探众雏。
归来仍占主人树,腹饱巢高声响粗。
山鸦野鹊闲受肉,凤皇不得闻罪辜。
秋鹰掣断架上索,利爪一挥毛血落。
可怜鸦鹊慕腥膻,犹向巢边竞纷泊。
【注释】
1.二十章:这里指《诗经·周南》中的《关雎》。
2.贪痴突悖天下无:形容老乌贪婪狡诈,行为乖张。
3.田中攫肉吞不足:比喻老乌在田地里抓不到猎物,只能吃地上的残食。
4.偏入诸巢探众雏:比喻老乌喜欢侵入别人家,偷看小鸟。
5.归来仍占主人树:比喻老乌回到自己的窝里,仍然占据着主人的树木。
6.腹饱巢高声响粗:比喻老乌吃饱了以后,发出响亮的声音,显得得意洋洋。
7.山鸦野鹊闲受肉:比喻那些没有本事的老鸟,只能接受别人喂的肉食。
8.凤皇不得闻罪辜(kui):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9.秋鹰掣断架上索:比喻老乌抓住机会攻击其他鸟儿,趁机捕捉猎物。
10.可怜鸦鹊慕腥膻(shān dan):比喻乌鸦和麻雀等小动物,贪图腥臭的食物。
11.犹向巢边竞纷泊:比喻这些鸟儿在巢边争抢食物,互相争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来抒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感慨。全诗共四段,每段都采用了“有鸟名老乌”的开头,依次描述了老乌的种种行为和习性,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鸟儿的厌恶和批评。
首句以“有鸟”起兴,直接点明了主题。接着,诗人用“老乌”作为主体,描绘出一幅贪痴、狡猾、行为乖张的鸟的形象。这里的“贪痴突悖”是对老乌行为的概括,也是对其性格特点的揭示。
中间三句则进一步描写老乌的行为。它不仅在田地里抓不到猎物,只能吃地上的残食;而且喜欢侵入别人家,偷看小鸟;最后甚至回来后仍然占据着主人的树木,享受着主人的庇护。这些描写生动形象,让人感到老乌是多么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回报。
最后三句则是对老乌的其他行为进行讽刺。诗人指出,那些没有本事的老鸟只能在别人喂的肉食面前苟且偷生,而那些有才能的人却得不到重用。诗人用“秋鹰”和“山鸦”、“野鹊”进行比较,突出了老乌的卑劣和无能。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老乌的刻画来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将老乌与现实中的不公现象相联系,使诗歌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