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到故乡,归去佩铜章。
亲友移家尽,闾阎百战伤。
背关馀草木,出塞足风霜。
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注释】
汶上:地名,在今山东泰安县。王明府:指王锡之。任:官职。故乡:家乡。佩铜章:佩带官印。移家尽:家人全部迁走。闾阎百战伤:百姓遭受多次战争的创伤。背关:离开家乡。余草木:留下一片荒凉。出塞:远去边塞。遗老:年老的人。应:应该。知君不下堂:知道你不在家时,他们也会相互祝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锡之将要离任赴汶上(今山东省济南市),诗人特地写了这首诗相赠。全诗以“何时到故乡”开首,直抒胸臆,点明题旨,然后从不同方面写离别之情。
首句“何时到故乡”,是作者对王锡之的问候,也表达了自己对王锡之的思念。“归去佩铜章”,是说到了故乡后会佩戴上朝廷的铜质印章,表明自己的官职。“亲友移家尽”,说明王锡之要离开家乡,所以亲戚朋友都离开了。“闾阎百战伤”,是说老百姓在战争中受到很大的伤害,家园遭到破坏。“背关馀草木”,是指家乡荒废,只留下一片荒凉。“出塞足风霜”,是说远离家乡,到处奔波,忍受着严寒风霜。“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意思是说,年长的人一定会向你祝贺,因为知道你不会在家里呆着。这几句是写王锡之离开家乡时的情景。
中间四句写王锡之离任时百姓的心情和反应。这两句是对百姓的直接描写,也是对前四句的补充说明。“背关馀草木”、“出塞足风霜”两句都是写王锡之离家时的情景;“遗老应相贺”,“遗老”指的是老人,即百姓,“应”是应该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乡亲们看到王锡之离开家乡,一定都会向你祝贺。“知君不下堂”,意思是你既然要走,那么我也就不必再留你了。
结尾两句写乡亲们对王锡之的祝贺,同时也反映了王锡之的为人,他不会因为自己离开家乡而忘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