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夷夏仰清名,领镇犹为失意行。
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誉将星月同时朽,身应山河满数生。
泥滓云霄至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

【注释】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指献给浙东节度使的《献颂》。献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歌颂帝王、宗室和大臣。此诗是作者对浙东王大夫的颂词。

王臣:臣属或官员。夷夏:中原与四裔。

清名:崇高的声誉。

领镇:统辖一地。

钓:钓鱼,比喻隐逸的生活。

金鼎:宝鼎。古代盛食物用的器皿,也用来象征富贵。

星月:比喻名誉。朽:腐烂,衰败。

山河:这里指国家的疆土。

云霄:指天。

至悬阔:形容高远。至,极。

渔翁:指隐居者。不合见公卿:意思是说不应该去追求功名利禄。

【赏析】

这是一首献颂诗,诗人借颂扬浙东王大夫之德,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开头两句写王大夫的高尚品格,以“王臣夷夏仰清名”起,用典,点出王大夫在中原与四裔之间的崇高地位,为下文颂扬作铺垫。“领镇犹为失意行”,是说自己虽受朝廷委派到浙东一带去担任节度使,但因自己处境不如意而有所怨尤。这两句诗表面看似牢骚,实则表明诗人的胸怀。

后两句是赞扬王大夫的政绩。诗人认为王大夫已经如玉璜一样被上钓于江湖之上,又怎会担心自己的金鼎不和羹,即不能得到朝廷重用呢?“已见玉璜曾上钓”一句,用玉璜比喻王大夫,玉璜是古代一种装饰品,此处借以喻其人品高尚。“何愁金鼎不和羹”,意思是说只要王大夫能像玉璜一样被上钓,那么他一定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

第三联是诗人自喻。说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并不贪恋权力,就像山川中的一条鱼,不会想到要去做官做卿。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典故,把自己比作鱼,既表现了自己的淡泊名利,也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品质。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王大夫的赞颂。他认为王大夫的名声与天地同在,不会像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一样,只关心自己的荣辱得失,而不关心国家大事。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表达自己志向的关键所在。

这首诗是一篇典型的歌功颂德之作,诗人通过赞美王大夫的高风亮节,表达了自己的壮志未酬之情。同时,诗歌结构严密,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