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轺车即岁丰,方知盛德与天通。
清声渐出寰瀛外,喜气全归教化中。
落地遗金终日在,经年滞狱当时空。
直缘后学无功业,不虑文翁不至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每联都是七个字,押平声韵,格律整齐。“才下轺车即岁丰,方知盛德与天通”,首联写卢员外下车时即获丰年之喜;颔联写其德高望重,名扬天下;颈联写其政绩卓著,教化有方,遗金留地,滞狱当年,皆成美谈;尾联写卢员外虽无文翁之功绩,但后学们仍对其充满敬意。

【答案】

译文:卢员外刚到任就获得丰收,才知他的德行与上天相通。清高的声誉渐传寰瀛之外,他治理下的百姓都喜气洋洋。卢员外遗留下来的金子终日都在,经年滞狱的案件当时已经解决。我之所以能当官,是因为后学没有功劳业,所以不会担心文翁不至公。

赏析:

卢肇是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卢肇在任处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刺史期间写的。

首联“才下骢车即岁丰,方知盛德与天通”,说卢员外刚到任就得到丰收,这才知道卢员外的盛德与上天相通。“才”指“甫”,“下骢车”即“下车”。“骢”是一种青色骏马,这里指卢员外。“方知盛德与天通”意谓卢员外有如青骢马一样,驰骋于仕途之上,为国效力。“盛德”即高尚的德行。“与天通”即与天命相通,指卢员外有如青骢马一样,能顺应自然、驾驭命运。“盛德”与“天命”相对,是封建时代统治者所追求的目标。

颔联“清声渐出寰瀛外,喜气全归教化中”,写卢员外德高望重,名扬天下。“清声”指美好的名声。“寰瀛”是古代对天下的称呼,这里指全国,或世界。“渐”是逐渐的意思。“寰瀛外”指海外。“喜气”指好风气、好政风。“教化中”指教化之中。“教化中”即教化之中,意谓卢员外为国为民造福,使得天下人为之欢欣鼓舞,而这种喜悦的气氛完全归于教化之中。“教化中”与“寰瀛外”相对,表明卢员外在天下享有崇高声誉,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和敬仰。

颈联“落地遗金终日在,经年滞狱当时空”,说卢员外遗留下来的金子终日都在,经年滞狱的案件当时已经解决。“遗金”指遗留下的金子。“经年”指经过一年。“滞狱”指积压在狱中的官司。“当时空”意为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了。这句意思是说,卢员外遗留下来的金子至今仍存在,积压在狱中的事情早已解决了。“终日在”意谓金子一直存在,“当时空”意谓积压在狱中的事情已成过去。“终日”与“当时空”相对,表明金子至今仍然存在,而积压在狱中的事情早已成为过去。

末联“直缘后学无功业,不虑文翁不至公”,说虽然我之所以能当官,是因为后学没有功劳业,所以不会担心文翁不至公。“文翁”,即司马文翁,西汉蜀郡太守,以修水利、兴教育、劝农桑、抑豪强等措施,使当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史称“蜀郡化”。“至公”,公正无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之所以能当官是因为后学没有功劳业,但我不会担心文翁不至公。“直缘”指只是因为。“不虑”意谓不考虑,“至公”即公正无私。“文翁”与“至公”相对,表明文翁的公正无私是值得人们效仿的。

卢员外德高望重,名扬天下,政绩卓著,教化有方,遗金留地,滞狱当年,都成了后人的美谈。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自满自足,而是谦虚地说,自己虽然有如此多的政绩成就,但只是由于后来者没有功劳业,所以自己才能当官,而不必担心文翁不至公。这种谦虚谨慎、虚心求索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