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不知测穴通潮信,却讶轻涟动镜心。
夜久即疑星影过,早来犹见石痕深。
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题李凝幽居》。下面逐句解读诗句,并附上译文和赏析:

  1. 山井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译文:山井(井)的水光闪闪发光,映照在竹林和树上;那缕缕清凉的微风扑面而来,仿佛能吹拂到我的衣服上。
    赏析:诗的开头通过“水光”和“清风”描绘了井边的自然景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同时,“滟滟”、“寥寥”等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意,给人以美感。

  2. 不知测穴通潮信,却讶轻涟动镜心。
    译文:我并不知道这井穴是用来测潮的信标,却惊奇地发现水面轻轻荡漾,好像触动了一面镜子。
    赏析: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将“测潮信”这一实际功能与井水的荡漾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却讶”一词也增添了一种意外之感,使诗句更加生动。

  3. 夜久即疑星影过,早来犹见石痕深。
    译文:夜幕降临时,我便怀疑是不是星光照过了水面,清晨来临,我还能看到水面上的石头痕迹。
    赏析:这里的“夜久”和“早来”分别代表了夜晚和早晨,诗人通过对比两个时间段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美景的变化。同时,“星影过”和“石痕深”这两个描写,既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又展现了自然之美。

  4. 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译文:使用辘轳的智慧终究有什么用处?抱着陶罐留下的名声至今依然流传。
    赏析: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他感叹使用智慧解决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好处,反而不如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也认为即使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理念也是值得的。

整首诗通过对井水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对名利的态度。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