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达合逢明圣日,风流又及少年时。
才因出众人皆嫉,势欲摩霄自不知。
正直早年闻苦节,从容此日见清规。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闲话篇章停烛久,醉迷歌舞出花迟。
云鸿别有回翔便,应笑啁啾燕雀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赵侍御赴长乐》。诗中通过对赵崇侍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谊。

让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联:贵达合逢明圣日,风流又及少年时。

  • “贵达”:指地位显贵,达到高位。
  • “合逢明圣日”:意味着在明君的统治下,能够得到赏识和重用。
  • “风流”:此处形容人的才华横溢,气质高雅。
  • “又及少年时”:意即再次遇到年轻的时候,这里可能指的是赵崇侍御正值青春年华。

第二联:才因出众人皆嫉,势欲摩霄自不知。

  • “才因”:由于。
  • “出众”:超出常人。
  • “嫉”:嫉妒。
  • “势欲摩霄”:意指权势高远,仿佛直逼云霄。
  • “自不知”:表示赵崇侍御并不知晓自己的权势。

第三联:正直早年闻苦节,从容此日见清规。

  • “正直”:正直不阿。
  • “早年”:早年时期。
  • “闻苦节”:指听闻或目睹他人坚守节操、忍受困苦的故事。
  • “从容此日见清规”:在这里,“从容”可能是指态度平和,“清规”则指高尚的道德规范。

第四联: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 “却教”:反其道而行之,用反问的语气。
  • “鹦鹉”:古代传说中能学人说话的鸟,此处比喻善于模仿的人或事。
  • “呼桃叶”:桃叶,一名桃叶歌女,相传为三国吴王孙权的妃子。这里可能是指赵崇侍御擅长歌唱,能够模仿桃叶的歌喉。
  • “婵娟”:古称美女。
  • “唱竹枝”:竹枝词是一种民间歌曲,常用来表达情感。这里的演唱者可能是以竹枝词为题材。

第五联:闲话篇章停烛久,醉迷歌舞出花迟。

  • “闲话篇章”:指闲谈时谈论诗词文章。
  • “停烛久”:点明了是在夜晚,且因为谈话而长时间没有熄灭蜡烛。
  • “醉迷歌舞”:意指沉醉于歌舞之中,无法自拔。
  • “出花迟”:可能是指歌舞表演结束得比较晚。

第六联:云鸿别有回翔便,应笑啁啾燕雀卑。

  • “云鸿”:此处可能指的是像雁群这样的鸟类,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 “别有回翔便”:意指别具一格,有自己的飞翔方式。
  • “啁啾”:鸟叫声。
  • “燕雀卑”:燕雀虽小,但也能低飞盘旋,此处用来比喻赵崇侍御虽然地位不高,但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赵崇侍御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其美好未来的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寓意丰富,如“鹦鹉呼桃叶”和“婵娟唱竹枝”等,既表现了赵崇侍御的才华,也展现了他的艺术天赋。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典故和传说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